“神出鬼没铁道旁,袭敌破路毁沟墙。深入兽穴斩虎豹,飞越日车夺械粮。汪洋大海游击队,怒火熊熊敌后方。条条铁轨成绞索正规在线配资公司,寇灰满载运东洋。”
这首诗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萧华在1942年秋为铁道游击队创作的。时年26岁的萧华,当时担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他在诗中盛赞鲁南铁道大队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以此形象地刻画了这支游击队在鲁南地区对敌作战的卓越表现,展现出其深远的影响力和出色的战斗力。
提到铁道游击队,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他们在敌后勇敢扒火车、破坏机枪阵地、炸毁桥梁以及对日伪的突袭行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支英勇的部队,最初是由一个情报站悄然发展起来的。
抗战全面爆发之前,枣庄是中国重要的煤炭重镇,拥有全国最大的一家华资煤矿——中兴煤矿公司,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经营的民族矿业企业。然而,随着日军的入侵,枣庄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日军对周边的控制逐步加强,迫使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的队员不得不撤离枣庄,迁移到抱犊崮山区。
展开剩余77%在封闭的情报环境和落后的武器条件下,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屡遭日军打击。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洪振海和王志胜被派往敌后,前往枣庄建立了一个秘密的抗日情报点。王志胜成功混入了日军经营的“正泰洋行”,成为搬运工。实际上,这个洋行背后藏匿着日军的情报网络,专门为日军提供信息。
提到“正泰洋行”,你可能会想起一些熟悉的名字:洪振海、王志胜正是铁道游击队中大队长刘洪和副大队长王强的原型。后来,他们根据从洋行获得的情报展开了系列行动,包括第一次血洗洋行,斩杀大掌柜、二掌柜两名日军特务,随后的扒火车、劫取军火等行动也都依赖于王志胜的情报。
到了1939年年底,随着八路军115师主力进驻鲁南地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被整编为115师鲁南军区苏鲁支队。洪振海和他的铁杆兄弟们便在枣庄的情报站基础上,悄然成立了一支11人的抗日队伍,并以“枣庄铁道队”命名,洪振海担任队长,王志胜担任副队长。这支队伍或许是当时唯一一支专门在铁路上与日军作战的游击队。
不久之后,1940年1月25日,八路军115师鲁南军区苏鲁支队决定成立“鲁南铁道队”,并将枣庄铁道队并入其中,继续由洪振海担任队长。为了加强鲁南地区抗日武装的统一领导,1940年7月,鲁南铁道队被整合成鲁南铁道大队,辖下分设三个中队。此时,洪振海继续担任大队长,王志胜担任副大队长,而他们的抗日斗争也逐渐公开展开。
鲁南铁道大队不仅继续深入敌后与日伪军进行打击,还承担了一项特殊使命——保护党政军高层干部跨越敌人封锁线,包括刘少奇、陈毅、萧华、陈光、叶飞、朱瑞等领导都曾接受过铁道游击队的保护,得以顺利通行,保全了无数性命,受到了高度的评价。
其中,最令铁道游击队感到骄傲的当属沙沟受降,这是八路军在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正式接受日军的投降,这一历史事件也被载入了史册。在冈村宁茨总司令向中国递交投降书后,驻临城一带的日军始终不愿缴械,但为了防止日军在此地突围,鲁南铁道大队提前破坏了沙沟火车站附近的铁路,彻底阻断了敌军的退路。
而国军的19集团军虽然曾派遣特务试图阻挠日军的投降,但在鲁南铁道大队领导下,这一阴谋最终失败。最终,日军向铁道大队投降,交出了大量武器,包括130多挺机枪、1400多支步枪及其他重要军火。1945年12月1日下午3时,日军驻临枣的铁甲列车大队与铁路警察等人正式向鲁南铁道大队投降。负责接受投降的则是年仅22岁的鲁南铁道大队政委郑惕。
历史上,很少有一支不足百人的游击队能够让装备精良、人数庞大的正规军投降,而郑惕年轻的身份更让这一事件充满传奇色彩。那么,鲁南铁道大队在日军投降后又将走向何方呢?
1945年6月,政委张鸿仪在突围战中牺牲,副政委郑惕继任为鲁南铁道大队的最后一任政委。在抗战胜利后,铁道大队随着番号撤销,郑惕也离开了老部队,之后曾先后在公安部队、二炮部队任职,并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唯一一位获得中将军衔的鲁南铁道大队主官。
至于大队长刘金山,他是在1941年12月洪振海牺牲后接任大队长职务,并在铁道大队撤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在原部队任职。1946年2月,鲁南铁道大队正式撤销,部分队员编入华东野战军鲁南军区特务团,其余人员则归鲁南铁路工委管理,刘金山转任副局长。随后,铁道大队番号虽曾恢复,但很快再次取消,并被改编为鲁南军区特务团。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铁道大队的老部队逐渐转型为野战部队。刘金山随部队改编,参与了淮海战役、济南战役等重要战斗,最终在南京战役中率部开辟了战场,成功为主力部队渡江提供了保障。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原铁道游击队的部队也经历了多次转型,逐渐从地方部队发展成了正规的军队,最终在1952年成为了公安部队的一部分,继续驻守在海防线。刘金山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步晋升,最终担任了公安17师的副师长。在1953年,他参与了剿匪战役,并且是刘金山的最后一场战斗。
此后,刘金山转至朝鲜战场进行学习,随后回国,在多个军事和政府岗位上发挥作用,直至成为苏州地区的领导。至此,铁道游击队的传奇历史,也随着刘金山等人的退役逐渐结束。
发布于:天津市东方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